讓我們先來看一個驚人的數據:根據尼爾森諾曼集團的一項研究,用戶在不到10秒的時間內就會決定是否停留在網頁上。沒錯,就是10秒。你花了幾個小時(甚至幾天)來完善這個設計?用戶只是在眨眼間就做出了快速判斷。然而,大多數設計師卻忽略了一個改變游戲規則的原則——史蒂夫·喬布斯正是基于這個原則創立了蘋果。
這可不是些空洞的激勵話語。這條規則看似簡單,卻被大多數人低估了。
喬布斯說得最好:“簡單比復雜更難。你必須努力理清思路,才能讓事情變得簡單。但最終這一切都是值得的,因為一旦你做到了,你就能移山倒海。”
你知道嗎?他說得對。想想看——有多少次你為了“增加一個功能會更容易”而在用戶界面里塞滿額外的按鈕?或者為了給利益相關者留下深刻印象而展示一個過于詳細的線框圖?(我經歷過,也做過。)但這種做法呢?這與蘋果產品令人上癮的本質背道而馳。
那么,讓我們來分析一下。
問題在于:我們都在忙于各種優先級的權衡。用戶想要同時擁有所有功能(“為什么這個應用不能同時煮咖啡?”)。產品經理總是問:“我們能不能在這里再加五個標簽?” 而截止日期則會讓你懷疑時間是否真的存在。
事實上,簡單并不浮夸。它不會在設計評審中贏得一片喝彩。但是——這是一個很大的“但是”——它是什么能取得成果。因為簡潔不僅僅關乎視覺效果。它在于減少摩擦,讓選擇變得輕松。它在于在用戶意識到問題存在之前就解決問題。
想要證據?看看初代 iPod。一個滾輪,一個按鈕。革命性的。
好吧,坦白說。幾年前,我為一款 SaaS 應用設計了這個儀表盤。當時我興奮不已。我把所有你能想到的指標都加進去了。頁面瀏覽量、參與度、轉化漏斗、用戶熱圖——應有盡有。這簡直就是一場數據自助餐(至少我是這樣認為的)。但當我們上線的時候,你猜發生了什么?
一片空白。用戶不知所措。沒人知道該點擊哪里。
確實少是更多的。
這就是關鍵所在。如何才能把這個原則應用到自己的工作中,又不至于費盡心思呢?(說實話,簡化比想象中難得多。)
關鍵在于:簡單不僅僅是好的設計,更是情感化的設計。
當用戶覺得你的產品“很好用”時,他們會心懷感激。他們會記住這種體驗,會推薦給朋友,還會再次購買。喬布斯比任何人都更了解這一點。蘋果的成功并非建立在“最多的功能”上,而是建立在最佳體驗上。而最佳體驗總是簡潔易用。
所以,我向你提出一個挑戰:下次你設計東西的時候,停下來。問問自己:“喬布斯會怎么做?”然后……精簡。改進。打磨。因為簡單不僅僅是一個原則,而是一種超能力。
現在,去創造一些精彩的東西吧!嘿,如果你也有自己的簡約故事(或者對喬布斯規則的精彩解讀),歡迎在評論區留言。讓我們繼續討論。